時間:2008年11月14日—15日
地點:廣東美術館
2007年11月,三年展提出了“通過視覺去思想”的口號,考察了藝術作為“具體知識”、“內在—視覺”知識的意義,辨析它與正在興起的數據型知識之間的互動關系,這些意念始終貫穿在我們的一系列流動論壇之中。2008年11月14日至15日,三年展的最后一站——《與后殖民說再見/后西方社會?》——廣州三年展流動論壇的第七站,回到廣東美術館,在二十名藝術家、策展人、學者的參與下,完成了正如我們在流動論壇里所討論的,作為全球各地政府的宣傳策略和意識形態,一種“多元文化管理機制”已經取代了批判性的多元文化主義。今天,擺脫了“民族國家”這一現代性世界建構框架的現世世界觀,究竟會帶來何種愿景?在殖民與后殖民、全球化集團利益與批判的多元文化主義的斗爭中,我們是否已經丟失了一個“正在生成的世界”?我們如何才能談論那正在到來的“秩序”,而不退回到帝國和部族認同的話語之中?超出民族國家的文化機制,如何重建我們的歷史,如何籌劃一個開放的未來,一個多元的未定的約定?等一系列問題。
14日上午,藝術家專場——想像未來:從批判到創造
主持人:高士明
發言者:陳界仁(《地方志》)、Tejpal
S. Ajji(《后殖民主義即如我的后郊區論:從窠臼中離散出來的一些邊緣特例》)、王家浩(三年展作品《F1城市——ReAL TV @
2008廣州三年展》介紹)、林司律(《等待鬼魂》)、梁志和(三年展自我組織《組織變異》介紹)、李鴻輝(三年展作品《十大悲情慰藉館》介紹)。
概要:
從“藝術及身份政治”中盛行的“抵抗”、“被壓迫”以及“悲情”意識中出走,繼續前行。
將藝術視為知識生產——藝術作為有形的、內在的、視覺的以及數碼的知識。
如何做到通過視覺去思想?
探索藝術所承諾的客體和主體的啟蒙——啟蒙社會,啟蒙政體,啟蒙自我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