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08年11月15日
地點:廣東美術館
2007年11月,三年展提出了“通過視覺去思想”的口號,考察了藝術作為“具體知識”、“內在—視覺”知識的意義,辨析它與正在興起的數據型知識之間的互動關系,這些意念始終貫穿在我們的一系列流動論壇之中。2008年11月14日至15日,三年展的最后一站——《與后殖民說再見/后西方社會?》——廣州三年展流動論壇的第七站,回到廣東美術館,在二十名藝術家、策展人、學者的參與下,完成了正如我們在流動論壇里所討論的,作為全球各地政府的宣傳策略和意識形態,一種“多元文化管理機制”已經取代了批判性的多元文化主義。今天,擺脫了“民族國家”這一現代性世界建構框架的現世世界觀,究竟會帶來何種愿景?在殖民與后殖民、全球化集團利益與批判的多元文化主義的斗爭中,我們是否已經丟失了一個“正在生成的世界”?我們如何才能談論那正在到來的“秩序”,而不退回到帝國和部族認同的話語之中?超出民族國家的文化機制,如何重建我們的歷史,如何籌劃一個開放的未來,一個多元的未定的約定?
等一系列問題。
15日,學者專場——超越文化政治的邊界:世界在何方?
主持人:薩拉·馬哈拉吉、高士明
主題演講:薩拉·馬哈拉吉
發言者:Stuart
Sim(后西方社會,后西方藝術:創造新的敘事) ,Annie Paul((K)new Blank Document: 后西方知識生產),Eric Otto
Wear (自由/天下/藝術),廖新田(由內而外或由外而內? ),梁碩恩(“蹲著的人能否發言?”),王曉漁,呂澎,Gertrud Sandqvist,Tim
Jachna.
概要:
走向一個既非平面化,也非部落主義的世界。
與他者共生于超越國族文化和民族國家的世界。
開墾一個有著“未知可能性和潛力”的世界。











